“15岁开始从事医疗工作,一直跟病人打交道,从不厌倦,从不偷懒,因为我曾宣读过希波克拉底誓言。”如今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教授的贾伟平这样说道。
贾伟平院士
来源丨中国妇女报
年轻时贾伟平在陕西做医生,曾有位老奶奶抱着急症的小孙子焦急地赶来,她凭借高超的医术救回了孩子的生命。后来老奶奶送来了拿手帕包着的三个鸡蛋,说是自己家里老母鸡下的,一定要她收下。她怕老人难过,就感谢着收下了,老人才满意离去。而多年后,一位相当富有的病人为感谢她的回春妙手,一定要送大红包给她,她几经推托,说什么也不肯收下。
“病人感恩,没错;医生坚持职业操守,没错。但感恩不必‘太物质’,一份真心,足够。希波克拉底誓言说得明白:我的唯一目的,是为病人谋幸福。”贾伟平深情说道。
贾伟平院士工作照
来源丨九三学社之声
时间来到1993年,贾伟平进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工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
“50%的病人只有在发生例如失明、外周血管病变骨坏死、中风等严重的并发症后才前往医院治疗。”每每看到患者受到病痛折磨,贾伟平痛惜之余,更激起她的思考:要减少糖尿病对健康的危害,必须要“关口前移”。
目前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的 80 余个易感位点中,大多数都是在欧洲人群中获得的。人种不同、遗传背景不同,糖尿病发病机制的通路各有差异,国外经验不能“照搬”。因此,尽快发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易感基因,建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预警机制刻不容缓。
为解开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码,贾伟平带领团队通过家系连锁、精细作图等方法,研究样本量高达十多万,还将每位患者身上的上万个位点都进行精确监测,建立了中国最大的样本库。
艰苦卓绝的追赶终见曙光,2011年,贾伟平团队首次在国际上发现了11个中国及东亚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填补了国际上对于东亚人糖尿病遗传机制的数据和研究空白,真正实现了为中国糖尿病患者“量身”诊治。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院士
为贾伟平颁发院士证
来源丨九三学社之声
结缘医学近半世纪,贾伟平始终扎根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及防治一线,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她就将医院和实验室当成了自己的家,她的办公室常常是最晚关灯的一个。
贾伟平这三个字,也屡屡与“首次”相连:首次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型生物标志物,首次提出中国人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切点,首次建立动态血糖监测的正常参考值......她的探索,开启了糖尿病诊断治疗的“中国模式”,一系列成果写入全球医学指南、教科书等。
举旗做好科研领航人,也能脚底沾泥探乡路。贾伟平还特别关注农村地区的糖尿病防控,走到偏远地区,手把手培训乡村医生,教会他们“应用好最基本的药物,在基层看好80%的病人”。
参考文献:
[1]郭文绮.贾伟平:我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启[J].民主与科学,2022,(第3期).
[2]唐闻佳.新科院士|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一辈子研究“甜蜜事业”,许多“第一”与她有关[J].文汇报,2021-11-18.
[3]王春.发现糖尿病预警的“中国标记”—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团队[J].先锋,2014-7(36-37).
[4]尹振兴.不是花中偏爱兰——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贾伟平教授[J].糖尿病新世界,2010-1.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