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养适应时代科技革命之需、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青年法学人才上苦下功夫,为教育强国增添成色。”今天的“教育强国 师生担当”专栏,跟教育小微一起来听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北庚的讲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肖北庚践行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带头捐款设立逐梦基金,不让任何学生因贫困影响学业;关心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立卓越法律人才班,确立了“优思政、小规模、重基础、强素养、求创新”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适应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需要的青年法学人才。
27年里,肖北庚带着他的法律知识,从课堂走向乡村街道,从长沙市走向三湘大地,近年每年普法30场以上,共宣讲超500场次,且在2012年至2015年期间,连续三年为湖南省主编普法读本。
现在,肖北庚仍每年为学生开设3-5门课程,年均课时近400。用自己的行动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学生常说,每天夜晚都能看到肖教授办公室亮的灯,那一盏灯是为潜心育人燃亮的灯,也是学业的指路明灯。”肖北庚说。
如今,在肖北庚的引领下,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已拥有教育部复合型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两大平台,形成“一体两翼三创新”卓越人才培养机制。
近年来,肖北庚关注的重点依旧是怎样培养好以实践为导向的法科人才。他说:“要强化实践导向、融入现代科技,在培养适应时代科技革命之需、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青年法学人才上苦下功夫,为教育强国增添成色。”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策划 |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
制作 |教育融媒体创新创作基地 湖南省教育厅办公室(湖南教育融媒体中心), 湖南教育电视台记者马紫嫣、编辑彭博
海报 |吴超
教育强国 师者担当
更多教育信息
关注微言教育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